上次推估台股會在萬七徘迴,但實際上台股直接突破萬七,且持續在萬七以上徘迴,顯示萬七有撐,那接著持續推估接下來狀態。
接下來的股市走向,受疫情影響的狀態越來越小,主要觀察到幾點現象
1、疫情沒有顯著過大,美日的確診數字維持在2-300上下,無明顯的暴增,也沒有造成心理情緒的恐慌。
2、疫苗消息偏利多,不論接種人數與數量,都是能持續控制疫情的消息。
3、股市持續上漲,在最近的疫情發展中,台股的反應是持續上漲,而就美股來看也同樣不斷上漲,影響台股之下,使得台股表現不俗。。
1、疫情沒有顯著過大,美日的確診數字維持在2-300上下,無明顯的暴增,也沒有造成心理情緒的恐慌。
2、疫苗消息偏利多,不論接種人數與數量,都是能持續控制疫情的消息。
3、股市持續上漲,在最近的疫情發展中,台股的反應是持續上漲,而就美股來看也同樣不斷上漲,影響台股之下,使得台股表現不俗。。
在考量疫情對台股影響不大後,規劃未來股市狀態,可以降低其影響,那未來走勢就回歸到最主軸的部分,也就是資金水位。
前些日子,美國5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較去年同期上漲5%,是2008 年 8 月以來最高的一次,而目前對於寬鬆的資金水位已經出現緊縮的討論。在接下來美國的聯準會會議中,可想而知會不斷針對是否回收資金來進行討論,回收資金目前最可能出現的方式應當跟過去第三次 QE後期一樣,以減少購債金額方式進行。逐漸的回收資金,造就美元的強勢,讓體質強健的美國經濟持續引導全球的多頭格局。
前些日子,美國5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較去年同期上漲5%,是2008 年 8 月以來最高的一次,而目前對於寬鬆的資金水位已經出現緊縮的討論。在接下來美國的聯準會會議中,可想而知會不斷針對是否回收資金來進行討論,回收資金目前最可能出現的方式應當跟過去第三次 QE後期一樣,以減少購債金額方式進行。逐漸的回收資金,造就美元的強勢,讓體質強健的美國經濟持續引導全球的多頭格局。
依照這樣的規劃,試著思考如下
一、聯準會今年下半年提出緩購債計畫,全球疫情好轉。
美國開始回收資金水位,但因疫情的好轉,故民眾消費動能增強,持續推動經濟的好轉。
這樣投資規劃上,長期投資持續以美股為主,並在適合的時間點加碼。
而台股面對資金水位的回收,可能會有波震盪,這需要持續觀察新台幣匯率而定,但逢高需要小心,同時擇優投資較為安全。
二、因諸多因素,讓聯準會不斷放消息但沒有實際緩購債計畫,全球疫情好轉。
資金水位持續還在,沒有回到美國,但疫情持續好轉讓民眾消費動能持續推動經濟發展。
如此在投資上維持現有步調應當即可,只是就目前總經數據來看,聯準會緩購債計畫應當是會進行,故長期投資美股部分逢低買進會是好的時機點。台股維持步調,持續逢高減碼到安心的部位。
資金水位持續還在,沒有回到美國,但疫情持續好轉讓民眾消費動能持續推動經濟發展。
如此在投資上維持現有步調應當即可,只是就目前總經數據來看,聯準會緩購債計畫應當是會進行,故長期投資美股部分逢低買進會是好的時機點。台股維持步調,持續逢高減碼到安心的部位。
另外,試著思考一下台股的規劃,在短期應當持續偏多看待,直到疫情的大利多讓股市大噴出,或聯準會的緩購債行動,故思考以下短期狀態。
一、聯準會只是討論但沒有計畫或明確的方向,疫情維持目前樣貌。
一、聯準會只是討論但沒有計畫或明確的方向,疫情維持目前樣貌。
美國聯準會沒有計畫的過程中,股市在等待空窗期多為盤整,利用這段期間的擇優買入,等待疫情利多的噴出在降低部位。
二、聯準會只是討論但沒有計畫或明確的方向,疫情惡化。
萬七的台股,若遇上疫情惡化的消息,修正概率高,利用修正的機會擇優買入,等待疫情好轉的利多再進行降低部位。
三、聯準會發出緩購債計畫,疫情持續維持目前樣貌。
資金將回流到美國,台股或許還有等待疫情利多噴出的機會,但先逐步降低部位等待修正再擇優布局可能是比較好的方式。
資金將回流到美國,台股或許還有等待疫情利多噴出的機會,但先逐步降低部位等待修正再擇優布局可能是比較好的方式。
QE與美元指數走勢
新台幣匯率維持強勢
美股四大指數持續輪動上漲。
牛頓「我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,卻算不出人性的瘋狂!」。
最後,面對疫情的數字變化,都代表一個家庭的辛苦,即便投資人要能冷靜看到這些數字的跳動,但還是於心不忍,期盼疫情早日過去,生活早日回復當初。
最後,面對疫情的數字變化,都代表一個家庭的辛苦,即便投資人要能冷靜看到這些數字的跳動,但還是於心不忍,期盼疫情早日過去,生活早日回復當初。



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