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2月16日 星期二

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--導入(二)

利用「效能系統」檢視教育與投資的盲點,利用「持續成熟圖」讓教育與理財可以更精進

「效能系統」與「持續成熟圖」會在之後的探討中,不斷出現,利用這兩大系統,可以讓我們理解教育孩子和投資理財的盲點在哪裡,與如何前進。

上一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--導入(一)探討了「效能」、「思維」、「原則」與「習慣」,同時也討論教育特殊孩子和理財上,我們常見的盲點跟效能、思維和原則的相關性,接下來要探討「效能系統」與「持續成熟圖」。



 透過「效能系統」來改變


我們的思維會影響我們的實踐,然後我們行動,得到結果。
這就是作者提出的效能系統「觀、SEE(思維)→為、DO(行動)→得、GET(結果)」,觀、為、得這個效能圖十分重要,後續都會不斷看到。
我們現在也能思考一下,目前自己的系統。

以教育來說
在教育孩子上,「觀、思維」是孩子要獲得好成績為、行動」就是加強孩子的課業行為得、結果」到的結果可能就是不斷逼迫孩子學習,又或孩子無法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。

但若我們調整思維,把「觀、思維」調整為建立孩子的學習方法或讓孩子的學習系統,那我們「為、行動」就會改變,專注在孩子的學習方法上面而不是成績,我們可能會陪伴孩子學習,跟老師討論方法,而不是在意分數,這樣我們的「得、結果」就可能會是有更高品質的陪伴,或孩子短期間無法獲得好分數但會逐步建立自己的學習系統,而這更有益於未來。

以理財來說
大多人的理財「觀、思維」是要賺錢,且越快越好為、行動」就聽短線消息,或到處找明牌得、結果」得到結果就是不穩定的績效。

但若我們調整並改變「觀、思維」為穩定獲利,那「為、行動」就可能會調整為,建立自己的獲利系統,減少自己想在短時間賺大錢的行為,那可能「得、結果」就會是雖然無法短時間有大額獲利,但也不會短時間有大輔停損,取而代之是穩定獲利,也空出更多時間來做有意義的事情,如陪伴家人或專心工作。




「觀、為、得」效能系圖示意圖,透過「觀、為、得」可以自我預言後續的發展





透過「持續成熟圖」不斷自我更新


透過七個習慣的養成,可以讓我們從「依賴」到「獨立」再到「互賴」。
「依賴」是自己無法為自己負責,錯都在別人,別人為你成敗負責。
「獨立」是自己為自己負責,自己決定、負責與自由選擇,可以自己打天下
「互賴」是「我們」的概念,可以自主、合作、共生共好,群策群力已達成功。

七個習慣雖然是相輔相成,但還是有前後之分,而這基本上分成兩個階段,從「第一階段的個人成功」並達到「第二階段的公眾成功」,讓個人從「依賴」到「獨立」再到「互相依賴」

第一到第三個習慣,讓我們可以達到「個人成功」而「獨立」。
第四到第五個習慣,讓我們可以引導「公眾成功」而達到「互賴」。
第七個習慣,讓我們不斷更新自己的系統,促使人生更圓滿。

如教育特殊孩子
    我們目標雖然是放在「互賴」,希望孩子能在社會中與他人共同合作,但沒有養成「第一階段個人成功」的習慣,較難進入「第二階公眾成功」,所以我們需要先養成第一到三個習慣,讓孩子能有「主動積極」、「以始為終」與「要事第一」的習慣,讓孩子從「互賴」進步到可以「獨立」後,在培養「第二階段公眾成功」的習慣,也就是第四到第六個習慣,達到「互賴」,最後再利用第七個習慣來不斷更新。倘若沒有辦法進入「互賴」怎麼辦?其實孩子能「獨立」為自我負責,並走向「互賴」的路上,就值得我們慶賀了,不是嗎?

如投資理財
    我們常常都是「依賴」階段,依賴別人給的明牌、投顧老師、電視新聞或加入大大小小的投資社群,無法為自己的投資負責,成敗在別人身上。如果我們可以調整心態,「主動積極」透過閱讀或他人經驗來學習好的心態與方法,也有「以始為終」的概念,知道人生的目標與圓滿,不再金錢的多寡,理解金錢、家庭、工作、友情與健康的順序,這樣我們就能「要事第一」的處理重點事項,有了這些好習慣,就能進入「獨立」階段。
    
    而在理財這條路上,能「獨立」,能取得「第一階段個人的成功」後,就是找尋自我投資策略與方法的開始了。我們開始自我負責與決定,「知彼知己」的理解金融市場運作,同時了解適合自己的方法,也透過「雙贏的思維」在財富與人生之間做出好的選擇,「統合綜效」的運用資源與方法,找出人生的不同選擇。這樣就能達到「第二階段的公眾成功」而邁向和他人「互賴」階段,也同時透過習慣七來不斷自我更新。倘若沒有辦法達到最後階段怎麼辦?在理財路上,可以自我負責與獨立,就已經是開始走向好的路了。





透過「持續成熟圖」的模式,會讓我們不斷更新自我,來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