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小麥下跌時,手中沒有小麥的人,小麥上漲時,也不會有小麥。』...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
『我們不是主力,無法控價位,但我們可以控部位。』... 安納金
歡迎留言您對這一波疫情造成台股的股災,自己有什麼心得。無關對錯,每個人要嘛賺到,不然就是學到,都是收穫。
面對大幅度下跌時,學到的經驗會比賺到的錢還重要
常聽人說,沒有經歷過兩次空頭以上,就不算在市場存活,安大在高手的養成(一)也提到「不懂空頭就無法進去投資高手的領域。」很幸運的事情,歷經去年疫情的大輔度修正,轉換到今年2、3月的美股修正,再到目前的台股修正,這幾次經驗,都狠狠的學到了不少經驗。
去年疫情大幅修正之餘,不夠認識 「空頭」與「閃崩」,也「不夠了解自己投資的步調」與「短中長線布局」,所以雖然沒有受到很大傷害,但卻無法在這樣的空頭中思考下一步的獲利,幾乎是等著局勢出現,而後又不敢下手。
今年2、3月的美股修正,因知道 「當初大崩盤的條件改變」、「資金水位還在」、「基本面開始轉好」與「另外一波長多的出現」,故變趁著回檔修正之際,購入美股相關ETF。
前波台股的修正,同樣看到 「當初大崩盤的條件改變」、「資金水位還在」、「基本面開始轉好」與「台灣疫情控制得當」下,在連續下跌之際,便開始建立相關部位。
在這兩次建立部位之際,看到股市依舊不斷下跌時,安大說過的 「心魔」就不斷出現,「要不要再多買一些阿?」、「已經出現大跌了,還不賣出嗎?」、「股市情緒很不好喔,確定還要分批進入?」、「有更甜蜜的價位了,應該需要再買一下啊」....。
這些「心魔」持續出現,幸好不斷練習檢視一些基本原則如「單一持股部位上限達到」、「整體持股部位已經滿水位」、「未達到停損條件」與「未國際局勢與疫情未失控」的具體條件下,而少有加碼或減碼的動作。當然這些「心魔」也是提醒著自己,應該做什麼,不該做什麼。當然,也不諱言的說,還是有手癢買入,手癢沒有賣出的狀況,但回想起來,其實進步很多,不用過於苛責自己啦。
歷史不會重演細節,過程卻會重複相似。 但我擔心的事情是自以為懂了,卻在下一次修正出現時就被教訓,自以為歷史的相似,但卻在相似的過程中,犯下致命的錯誤。有可能是資金太早買完、不認錯的把資金留在錯誤的地方、沒有留意到局勢不同,又或太貪心開了槓桿而做錯方向...等。
基本原則的重要
不過,我想不論時局如何演變,一些基本原則的重要就是保護我們長存於股市的方法,像是「投資或投機的規劃」、「單一持股部位的上限」、「整體持股水位的調整與上限」、「停損的執行」、「合適的投資工具與標的選擇」、「風險管控方式」...等。
基本原則與這次台股下殺的配合
最後,分享這次台股下殺經驗到目前的歷程
1、投資或投機的規劃:下殺之際,已經想好因目前台股下殺較多,故選好偏向投資的個股。
2、單一持股部位的上限:在下殺的過程中,分批買入這些個股達一定上限,達到這些上限後,部分個股還是持續下殺,但已經滿足部位需求,便不在買入。
3、整體持股水位的調整與上限:個別部位達到上限後,有出現更讓人心癢的價位與個股,但整體持股水位已滿,剩下的資金是預防更突發的市場情緒的意外所用,故不再入場
4、停損的執行:這點我執行的不佳,因台股5/17下殺之際,有些是需要停損出場的,但當天工作忙碌,加上個人意識判斷有點恐慌過頭,故沒有下單留待隔天觀察。這決定,算是幸運的傻瓜運氣,這樣做若隔天下殺,其實會有更多損失。
5、合適的投資工具與標的選擇:因偏投資,故選擇是相對基本面較佳的公司。
6、風險管控方式:這部分,就是天使的禮物、大盤觀察與疫情控制來做一個調節。
未來可再留意
1、這次沒有更仔細的留意領先股或領先組群部分,下次若有機會下殺,應該要留意下殺之際,領先股所透露的訊號。
2、分批入場時間抓太近,研判疫情時過於樂觀,忽略台股從疫情股災後,沒有出現中級幅度以上的修正,而創新高後的修正加上疫情,應當修正幅度會大,所以資金可以再慢一點入場,以月線以下半年線來分批或許會比較好。當時也有另外一個擔心是,閃崩成常態後,或許時機轉眼即過,這也是太早出手的原因。若搭配觀察領先股或許能有更好的入場時間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