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是一個單親外配的小孩,有低收身分,在學期間我多次跟家長溝通,不要太寵孩子,一天只要50元買零食就夠。早餐媽媽準備,中餐學校,不用給到200-300元,媽媽說,但孩子說他會餓,說學校午餐不好吃。
2、媽媽年紀60多,孩子12 歲,孩子很會說話,為自己說話。
3、人緣不好,不是因為成績差,不是因為作業不交,不是因為分組作業不做,不是因為掃地亂做,主要是因為太會說,顛倒是非。
4、跟家長溝通無數次,對孩子太好就不好,要相信學校。
5、高一不適應轉學到另外一間,畢業後目前在打工。
6、日前接到家長電話,說才高中畢業沒多久,孩子要去外國見網友,媽媽說的話都不聽,也不顧媽媽出車禍手骨折,還在復健中,孩子說:「你不要管我,你很煩」,一把鼻涕一把眼淚。
7、問我,孩子怎麼會變這樣,只有在國中比較聽話。我跟家長說,我打個電話跟孩子聊一下。
8、畢業四五年了,我們能力有限,還是可以關心。
>>特教的一方水土
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這方水土獻給辛苦中的您。
2023年8月1日 星期二
故事
2021年10月13日 星期三
國中升學(二) :認識關鍵資料,釐清未來方向
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,但每個孩子都一定要去羅馬嗎?而去羅馬的路途有哪些呢?
曾經有位雙重特殊的孩子(自閉症兼資賦優異),在國八我們已跟家長討論未來升學會以前三志願為主,但孩子對於考試很是焦慮,導致考試很容易失常。所以我們就先安排讓孩子參加特殊生的升學管道,也順利透過特殊管道進入第三志願學校,而在會考後,孩子上了第一志願,所以最後選擇了第一志願就讀。
也有學習障礙類的孩子,因考試成績不上不下,但孩子志向很明確就是要讀高職,同時離家最近是第一志願的高職,所以在國八下我們就便積極準備特殊升學管道的備審資料,最後也順利進入該高職就讀。
這兩個案例主要是想分享認識升學管道和選擇高中或高職的重要,而本篇文章,我們就分兩部分來認識一些關鍵資料,第一部分是國中升學管道,第二部分是我們透過那些資料來跟孩子討論選擇高中或高職。我們將以下表來說明,表中橘黃色底是升學管道的大致先後順序,而粉紅底是家長觀察孩子或跟孩子討論未來方向的要點,綠底部分為校方既定的安排。這邊也特別說明,本表提供大致上的參考,實際上還是依照各縣市與學校作法而有所差異。
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
國中升學(一):選高中或高職的理由
讀書去高中,不讀書去高職,這樣OK嗎?
特殊孩子在國中都要面對一件大事,那就是要讀高中還是高職,而就經驗來看,多數孩子和家長在決斷過程中都是憑感覺在挑選,或是以會不會讀書來做決定,但是我們應該有更好的方式來做決定。
2021年10月1日 星期五
理財討論1101002
一、大事件
1、美國舉債上限
10/18為最後日,推估應該會通過舉債上限。對股市影響或許在這周內會消耗完畢。
2、中國恆大事件
觸發股市修正後,目前緩步上升。
3、中美貿易戰
在中國本身經濟問題後,美國是否會加強打擊力道亦或放緩,在考量全球經濟的影響下,或許會鬆緩一些(華為事件)
4、央行資金水位
三大央行目前只有美國或許會在11月宣布縮減計畫,但縮減不是停止購債。市場資金水位還是充沛。
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
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
1100702理財思考
財經重要行事
七月份
16BOJ、26台疫情宣布、22ECB、23東京奧運開幕、28FOMC
八月份
5BOE
九月份
22FOMC(經濟預測)、23BOE、28BOJ
十月份
28ECB、28(BOJ)
十一月份
3FOMC、4BOE
十二月份
15FOMC(經濟預測)、16ECB/BOE、17BOJ、25聖誕節
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
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
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
防疫在家,特殊生幾點注意
防疫在家,家長彷彿回到孩子剛出生那段時間,一邊照顧孩子一遍處理工作,除了沒有育嬰假(與看不到的防疫假),更讓人心浮氣躁的事情莫過於孩子不斷的出包....,
以下分享四個要點,一同協助我們能稍微心平氣和與孩子相處。(來,把冷氣打開再說)
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
20210530 台灣疫情爆發股市下跌劇本推估
上週疫情整體數字來看,偏向緩增的狀態,持續維持三級,討論是否拉到四級,接著疫苗採購議題沸沸揚揚,而股市在這樣的狀態下站上所有均線,來到第5/11下殺的長黑中。
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
0525疫情造成台股的股災個人心得
2021年5月21日 星期五
20210522 台灣疫情爆發股市下跌劇本推估
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
防疫期間國中小的學習資源
https://www.hesscanhelp.com/
動畫、外師講解都有,很生動豐富的國小英文學習喔。
人師英語
https://www.twrses.org/E-resources/booklets
https://www.twrses.org/renshiacademy
簡單基本的英文線上學習,短文、聽力、影片都有喔,適合基本程度的小朋友。
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
20210514台灣疫情爆發股市下跌劇本推估
試著推估未來股市與疫情相關性,上篇文章提到,台灣這波下跌主要受疫情突然爆發所影響,故未來股市發展也得看疫情發展狀況,但我們可以很慶信,目前全球疫情逐漸恢復,疫苗持續被接種,而全球經濟尚無重大變動,甚至目前好消息居多的狀態,相信台灣疫情影響股市應當不至於像去年三月般如此嚴重,甚至可能很快就能好轉,嘗試著推估四個劇本如下。
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
20210513台灣疫情爆發股市下跌
本周的崩跌狀況,大致還是由突發的疫情,讓創新高的股市有了大幅度的修正。參考去年的股災的時空背景、跌幅與情緒狀態,可以提供我們思考接下來的觀察與操作,而幾個方向跟大家討論。
2021年2月16日 星期二
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--導入(二)
利用「效能系統」檢視教育與投資的盲點,利用「持續成熟圖」讓教育與理財可以更精進。
「效能系統」與「持續成熟圖」會在之後的探討中,不斷出現,利用這兩大系統,可以讓我們理解教育孩子和投資理財的盲點在哪裡,與如何前進。
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
跟特殊孩子過年的一些建議
「怎麼不會叫人啊?」、「怎麼又打人了!」、「你家小孩好像狀況了」、「我跟您說這樣的孩子應該....」、「弟弟要說吉祥話阿」、「他不是國一了嗎?怎麼還這樣?」、「你有給她吃...」
一想到過年又要面對聚會了,很多家庭就會浮現一些對話和場景,過年確實對某些特殊孩子的家庭來說,是魔王等級的關卡,提供幾個方法讓大家順利過關。另外,重點之一是對其他家庭來提供一些跟特殊孩子相處建議。
2021年2月5日 星期五
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
愛瑞克為你引路,讓你從優秀到卓越的人生演算法
2021/02/05 新增
楊斯棓醫生重磅心得與影片
洪瀞教授的重磅心得與影片
愛瑞克:
我提出「修改人生演算法」來改變人生未來的路徑,只要在腦神經迴路當中,做出符合這樣設定的決策,一次、兩次、更多次之後這些迴路就會愈來愈粗壯,成為將來習慣性的決策。每一次做出和成功者相似的選擇,行為和習慣像個成功者,經過長時間的複利效果,最後就會導向卓越的成功境界。
「為你引路,從優秀到卓越」影片
楊斯棓醫生重磅心得與影片
洪瀞教授的重磅心得與影片「為你引路,從優秀到卓越」會後彩蛋
愛瑞克提出「修改人生演算法」,實在非常精彩,再次整理個人心得和感想如下,期望養成這些好習慣!!。也很感謝愛瑞克大人的整理和分享,實在精彩,收穫良多!
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
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
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--前言
大學看過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」這本經典作品,工作後剛好有機會參加沛德國際教育舉辦的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」工作坊,在陸續的實踐中,感受到這套系統很值得讓更多人認識,特別是特殊生和其家長,若我們能透過更有系統的方法來幫助自己,是否會有機會改善孩子的生活與未來呢?
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
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
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
提問-過動的孩子怎麼說都不聽
過動的孩子怎麼說都不聽,明明很簡單的事情,但就是會搞砸。
像是請他擦桌子,我都還要擦過一次才會乾淨。明明沒有怎樣,請他好好講話,一定會大小聲。寫作業都東摸西摸看東看西,請他好好寫,他也答應,但不到2分鐘,就馬上分心。跟表兄弟玩一開始都好好的,但很容易就大小聲出來,搶人家玩具或是動作太大打到人之類的。
現在才小一,可以怎樣教導呢
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
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
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
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
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
碎念
明知道孩子是學習障礙,卻說「我覺得他不是耶」、「應該是裝的」、「是真的嗎?」、「怎麼現在大家都是特殊生了」....。
這是質疑鑑定人員的專業,換個說法「我觀察到他的某些表現和障礙有出入」、「他在什麼狀況下可以做得很好」、「你看這是他的表現成果,比一般同儕更好!」....。
用具體的表現來討論會比較有意義,不然就是流於自我經驗的猜測,無助釐清孩子的狀況。
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
故事集
因為情緒而有乖張行為出現,可先中斷其行為的連鎖,再將低情緒的高張度。
A把力氣用力丟出,馬克杯碎了一地還無法消除滿腔的委屈,雙眼在找尋下個發洩物品時,與我對上眼,利用這個停滯,我急切想做什麼來中斷這個情緒發洩的過程。
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
家長-建議-如何鼓勵孩子
如何有效鼓勵孩子方法,以下分享描述的三階段
我看見{具體事實},這是{付出、努力、想做的事情,在意的},我感受{特質}。
重點在不空泛而是具體的事情,強調他的正向特質。
以下提供範例
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
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
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
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
碎念
得知家長回診日期,便寫了一段學生觀察紀錄給醫生參考。
主要是藥量可能不足導致學習與行為的不穩定,
就診後,原本專思達18 g,調整後變成專思達36g+10 g利他能。
家長無法得知用藥狀況時,需要老師幫忙,否則要藥何用?
2020年11月8日 星期日
碎念
學生具備知動困難與注意力不足,服用專司達有顯著效果。
但因中午會吃不太下飯,也覺得自己上課很專心了,所以常常自己停藥。
學生問我是否可以停藥。
「用藥是醫生專業判斷,停藥是你的肚子判斷。」
「一時的穩定,讓你誤會自己可以控制了嗎。」
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
專業-自閉症譜系DSM-5
若有自閉症特質,盡快安排早療的課程,對孩子大大有幫助的。






